血庫頻頻告急委員建議在各地建立獻血屋

◆熱點提案◆
5日,德陽市中心血站的微信公眾號在《本周獻血指引》的文章中提到,目前A、B、O型血全部出現(xiàn)緊缺狀態(tài),呼吁市民無償獻血,奉獻自己的愛心;2017年2月4日,其微信公眾號也曾發(fā)出同樣的倡議:“由于春節(jié)放假、天氣寒冷等原因,街頭市民獻血人數(shù)下降,血液庫存緊張,尤其是A、O型已處于告急狀態(tài)”……
記者從市中心血站獲悉,類似情況一到冬天出現(xiàn)的機率就更大。由于流動獻血車有諸多限制,今年的市政協(xié)八屆二次會議上,政協(xié)委員陳艷建議,在各縣(市、區(qū))選擇合適的位置建立愛心獻血屋,為無償獻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。
市民聲音:獻血屋比流動獻血車更方便
昨日,在位于文廟廣場的獻血屋里,市民王先生正按著手臂坐在椅子上休息,他告訴記者,自己是收到血站發(fā)來的短信趕來獻血的。“近日我市血液庫存緊缺,嚴重影響臨床搶救,緊急呼吁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無償獻血。”王先生拿出手機翻出短信說,平日里自己都要上班,有這樣一個固定的獻血屋的確很方便,能讓他合理安排時間參與獻血。
市民黃女士也是一位獻了好幾次血的愛心市民,“正好從獻血車旁路過,就去獻了幾次。”不過,在她看來,春秋季節(jié)還好,在冬天和夏天,獻血環(huán)境就顯得比較重要了,“獻血屋的環(huán)境和設施更加完善,我覺得這也是對獻血者的一種尊重。”黃女士表示,去獻血屋獻血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時間來調(diào)整,這樣更加方便。
委員建議:各地應規(guī)劃建設固定獻血屋
陳艷在提案中指出,流動獻血車有諸多限制,“比如空間狹窄,獻血者在填表、體檢、采血以及休息時均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,同時,衛(wèi)生分區(qū)難以保證,會加大獻血不良反應的機率。”此外,流動采血車用電、用水、寬帶上網(wǎng)、停車也十分不便,一旦遇上高溫、嚴寒、刮風、下雨等惡劣天氣,獻血者無法在車外等候,獻血后也沒有一個舒適的休息場所。
“固定的獻血場所不僅可以承擔血液采集、無償獻血宣傳、無償獻血志愿者活動場所三項職責,它的設置還將極大地方便獻血者,有利于使我市的獻血人數(shù)、獻血量有更大的增長,有利于保障我市臨床用血供應的需要。”陳艷呼吁,各地相關部門應結(jié)合當?shù)貙嶋H情況,規(guī)劃建設固定獻血屋,為無償獻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。
部門回應:廣漢和中江已在行動
市中心血站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7年全年采血2.9萬人次,采血量9.8噸;其中文廟廣場獻血屋獻血3772人次,共計1.3余噸。去年德陽市無償獻血人數(shù)較前一年增長23.2%,但臨床用血量也在不斷增長,還出現(xiàn)了血庫告急的情況。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表示,如果要滿足整個德陽的醫(yī)療用血,平均每天至少要保持100個單位的采集量。
目前,我市僅文廟廣場建有固定獻血屋,綿竹城區(qū)有一個“三獻”工作站兼具獻血功能,其它縣(市、區(qū))均依靠三輛流動采血車輪流上街采血。文廟廣場獻血屋于2013年正式投用,“與流動采血車相比,固定的獻血屋建成以來,給無償獻血者提供了更加舒適的獻血體驗。”市中心血站相關負責人表示,同時這里也是一個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陣地,成為無償獻血者的交流平臺。
隨著城市不斷發(fā)展,這個面積僅30平方米、位于文廟廣場西南角的獻血屋在實際運行中也出現(xiàn)了一些新的矛盾,“雖然地處鬧市區(qū),但位置相對較偏,經(jīng)常會有人咨詢說找不到,加上從去年5月開始,市區(qū)所有采血工作都移交至獻血屋,即機采血小板和全血都在這里,面積有些狹窄了,這些問題在這兩年顯得尤為突出。”
該負責人表示,建獻血屋涉及到多個部門,目前廣漢、中江的相關部門已在申請規(guī)劃修建固定獻血屋,“希望各地都能建起獻血屋,為無償獻血者提供更好服務,也希望在選址、面積等方面綜合考慮未來城市發(fā)展,超前規(guī)劃,預留出足夠的空間。”